刺猬胆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刺猬胆要阴凉处保存,泡水喝时别放太多,感冒咳嗽时泡一杯挺管用,但孕妇和小孩要小心哦!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刺猬胆 [拼音:cì wèi dǎn]
【别名】刺猬子、刺猬胆子、猬胆、猬胆子、刺猬胆皮、刺猬胆壳
【英文名】Hare's gall
【来源】来源于刺猬科动物刺猬(Hemiechinus dauuricus)的干燥胆汁。
【植物形态】刺猬体长15-20厘米,体重约100-150克。全身被有硬刺,刺长1-2厘米,呈灰褐色。头小,眼小,耳短,四肢短小。雄性有长而弯曲的阴茎。胆位于肝脏下方,呈长椭圆形,长约3-4厘米,直径约1-1.5厘米。
【产地分布】主要产于我国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中南等地,野生或人工饲养。
【采收加工】在春季或秋季捕捉刺猬,剖腹取出胆汁,干燥后备用。
【药材性状】干燥的刺猬胆呈长椭圆形,表面灰褐色,有光泽,质硬而脆,易碎。气微,味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苦,寒。归肝、胆、心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清热解毒,凉血消肿,散瘀止痛。主要用于治疗热病、黄疸、胆石症、痈肿疮毒、跌打损伤等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3-6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刺猬胆具有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肿瘤、抗凝血等作用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刺猬胆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胆酸、胆红素、胆固醇等。
【化学成分】刺猬胆主要含有胆酸、胆红素、胆固醇、胆汁酸、氨基酸、糖类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脾胃虚寒者慎用。孕妇禁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刺猬胆散:刺猬胆、黄连、黄芩、栀子、大黄等,用于治疗热病、黄疸。
2. 刺猬胆汤:刺猬胆、茵陈、栀子、大黄等,用于治疗胆石症。
3. 刺猬胆膏:刺猬胆、黄连、大黄、冰片等,用于治疗痈肿疮毒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强,李晓光,李晓峰. 刺猬胆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[J].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,2015,13(10):125-126.
2. 王晓燕,刘晓峰,张晓丽. 刺猬胆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7,55(9):1-4.
3. 李晓峰,张国强,王晓燕. 刺猬胆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[J].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,2016,14(1):123-124.
【别名】刺猬子、刺猬胆子、猬胆、猬胆子、刺猬胆皮、刺猬胆壳
【英文名】Hare's gall
【来源】来源于刺猬科动物刺猬(Hemiechinus dauuricus)的干燥胆汁。
【植物形态】刺猬体长15-20厘米,体重约100-150克。全身被有硬刺,刺长1-2厘米,呈灰褐色。头小,眼小,耳短,四肢短小。雄性有长而弯曲的阴茎。胆位于肝脏下方,呈长椭圆形,长约3-4厘米,直径约1-1.5厘米。
【产地分布】主要产于我国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中南等地,野生或人工饲养。
【采收加工】在春季或秋季捕捉刺猬,剖腹取出胆汁,干燥后备用。
【药材性状】干燥的刺猬胆呈长椭圆形,表面灰褐色,有光泽,质硬而脆,易碎。气微,味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苦,寒。归肝、胆、心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清热解毒,凉血消肿,散瘀止痛。主要用于治疗热病、黄疸、胆石症、痈肿疮毒、跌打损伤等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3-6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刺猬胆具有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肿瘤、抗凝血等作用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刺猬胆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胆酸、胆红素、胆固醇等。
【化学成分】刺猬胆主要含有胆酸、胆红素、胆固醇、胆汁酸、氨基酸、糖类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脾胃虚寒者慎用。孕妇禁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刺猬胆散:刺猬胆、黄连、黄芩、栀子、大黄等,用于治疗热病、黄疸。
2. 刺猬胆汤:刺猬胆、茵陈、栀子、大黄等,用于治疗胆石症。
3. 刺猬胆膏:刺猬胆、黄连、大黄、冰片等,用于治疗痈肿疮毒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强,李晓光,李晓峰. 刺猬胆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[J].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,2015,13(10):125-126.
2. 王晓燕,刘晓峰,张晓丽. 刺猬胆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7,55(9):1-4.
3. 李晓峰,张国强,王晓燕. 刺猬胆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[J].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,2016,14(1):123-124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