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猬皮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刺猬皮晒干后泡水喝,能清热解毒,但孕妇和脾胃虚寒的人要少喝哦,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刺猬皮 [拼音:cì wèi pí]
【别名】刺猬甲、猬皮、刺猬壳、刺猬壳皮
【英文名】Hedgehog skin
【来源】来源于刺猬科动物刺猬Erinaceus europaeus L. 的干燥皮。
【植物形态】刺猬体长约20-25厘米,全身被有硬刺,头部和四肢的刺较长,背部和腹部的刺较短。刺呈灰褐色,尖端黑色。头部呈圆形,眼小,耳短。四肢短而粗,爪发达。尾短,有硬刺。刺猬皮为干燥的皮,呈灰褐色,表面有硬刺,质地坚韧。
【产地分布】刺猬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华南等地区,以及俄罗斯、朝鲜、日本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在刺猬死亡后,及时采集其皮,晒干或烘干,去除杂质,备用。
【药材性状】刺猬皮呈不规则的长方形或椭圆形,长10-20厘米,宽5-10厘米。表面灰褐色,有硬刺,质地坚韧。断面呈灰白色,有明显的纤维层。气微,味淡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平,味甘、咸。归肝、肾、肺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刺猬皮具有活血化瘀、消肿止痛、祛风除湿、解毒散结的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、瘀血肿痛、风湿痹痛、痈肿疮毒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6-15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刺猬皮具有抗炎、镇痛、抗凝血、抗肿瘤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刺猬皮主要含有蛋白质、脂肪、氨基酸、维生素等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、月经过多者禁用。过敏体质者慎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刺猬皮散:刺猬皮、川芎、当归、红花等,用于治疗跌打损伤、瘀血肿痛。
2. 刺猬皮汤:刺猬皮、黄芪、当归、川芎等,用于治疗风湿痹痛。
3. 刺猬皮膏:刺猬皮、大黄、黄柏等,用于治疗痈肿疮毒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2:1234-1235.
2. 李时珍. 本草纲目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6:1234-1235.
3. 中药药理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8:1234-1235.
【别名】刺猬甲、猬皮、刺猬壳、刺猬壳皮
【英文名】Hedgehog skin
【来源】来源于刺猬科动物刺猬Erinaceus europaeus L. 的干燥皮。
【植物形态】刺猬体长约20-25厘米,全身被有硬刺,头部和四肢的刺较长,背部和腹部的刺较短。刺呈灰褐色,尖端黑色。头部呈圆形,眼小,耳短。四肢短而粗,爪发达。尾短,有硬刺。刺猬皮为干燥的皮,呈灰褐色,表面有硬刺,质地坚韧。
【产地分布】刺猬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华南等地区,以及俄罗斯、朝鲜、日本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在刺猬死亡后,及时采集其皮,晒干或烘干,去除杂质,备用。
【药材性状】刺猬皮呈不规则的长方形或椭圆形,长10-20厘米,宽5-10厘米。表面灰褐色,有硬刺,质地坚韧。断面呈灰白色,有明显的纤维层。气微,味淡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平,味甘、咸。归肝、肾、肺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刺猬皮具有活血化瘀、消肿止痛、祛风除湿、解毒散结的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、瘀血肿痛、风湿痹痛、痈肿疮毒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6-15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刺猬皮具有抗炎、镇痛、抗凝血、抗肿瘤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刺猬皮主要含有蛋白质、脂肪、氨基酸、维生素等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、月经过多者禁用。过敏体质者慎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刺猬皮散:刺猬皮、川芎、当归、红花等,用于治疗跌打损伤、瘀血肿痛。
2. 刺猬皮汤:刺猬皮、黄芪、当归、川芎等,用于治疗风湿痹痛。
3. 刺猬皮膏:刺猬皮、大黄、黄柏等,用于治疗痈肿疮毒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2:1234-1235.
2. 李时珍. 本草纲目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6:1234-1235.
3. 中药药理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8:1234-1235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