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草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甘草泡水喝能缓解嗓子痛,但别放太多,以免影响药效。记得密封保存,以防受潮哦!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甘草 [Gān Cǎo]
【别名】甘草、甜草、粉甘草、西甘草、国老、甜根子、甜草根、甘草根、粉甘草根、甘草梢、甘草节、甘草皮、甘草心
【英文名】Licorice Root
【来源】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(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.)的干燥根及根茎。
【植物形态】甘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高30-100cm。根粗壮,外皮红棕色,内部黄白色。茎直立,有纵皱纹,被短毛。叶互生,为羽状复叶,小叶7-17片,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先端钝,基部圆形或心形,边缘具细锯齿。总状花序顶生,花小,淡黄色。荚果扁平,长圆形,密被短毛。花期6-7月,果期7-9月。
【产地分布】甘草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、华北、西北及西南等地,生长于海拔100-3000m的山坡、草原、林缘及河岸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甘草一般在秋季采挖,挖出后除去须根,洗净,晒干或阴干,切片备用。
【药材性状】甘草药材呈圆柱形,长25-100cm,直径1-6cm。外皮红棕色或灰棕色,有纵皱纹、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。质坚实而重,断面略显纤维性,黄白色,粉性,形成层环明显,射线放射状,有的有裂隙。气微,味甜而特殊。
【性味归经】甘草味甘,性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胃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甘草具有补脾益气、清热解毒、祛痰止咳、缓急止痛、调和诸药等功效。药理分类为补益药、清热药、止咳平喘药、止痛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甘草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治疗脾胃虚弱、咳嗽痰多、咽喉肿痛、痈疮肿毒、腹痛泄泻等病症。用法用量为3-15g,煎服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甘草具有抗炎、抗病毒、抗菌、抗肿瘤、抗过敏、调节免疫、降血糖、抗溃疡、抗疲劳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甘草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甘草酸、甘草苷、甘草素、甘草次酸、甘草苷元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甘草性甘,易助湿生痰,故湿盛中满、痰湿内阻者慎用。此外,甘草不宜与海藻、大戟、芫花、甘遂同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甘草汤:甘草、生姜、大枣,用于治疗脾胃虚弱、食欲不振。
2. 甘草泻心汤:甘草、黄连、黄芩、半夏、干姜、大枣,用于治疗心下痞满、呕吐、呃逆。
3. 甘草麻黄汤:甘草、麻黄、杏仁、石膏、桂枝,用于治疗感冒发热、咳嗽、喘息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5.
2. 国家药典委员会.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[M]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5.
3. 李时珍. 本草纲目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6.
【别名】甘草、甜草、粉甘草、西甘草、国老、甜根子、甜草根、甘草根、粉甘草根、甘草梢、甘草节、甘草皮、甘草心
【英文名】Licorice Root
【来源】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(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.)的干燥根及根茎。
【植物形态】甘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高30-100cm。根粗壮,外皮红棕色,内部黄白色。茎直立,有纵皱纹,被短毛。叶互生,为羽状复叶,小叶7-17片,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先端钝,基部圆形或心形,边缘具细锯齿。总状花序顶生,花小,淡黄色。荚果扁平,长圆形,密被短毛。花期6-7月,果期7-9月。
【产地分布】甘草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、华北、西北及西南等地,生长于海拔100-3000m的山坡、草原、林缘及河岸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甘草一般在秋季采挖,挖出后除去须根,洗净,晒干或阴干,切片备用。
【药材性状】甘草药材呈圆柱形,长25-100cm,直径1-6cm。外皮红棕色或灰棕色,有纵皱纹、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。质坚实而重,断面略显纤维性,黄白色,粉性,形成层环明显,射线放射状,有的有裂隙。气微,味甜而特殊。
【性味归经】甘草味甘,性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胃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甘草具有补脾益气、清热解毒、祛痰止咳、缓急止痛、调和诸药等功效。药理分类为补益药、清热药、止咳平喘药、止痛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甘草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治疗脾胃虚弱、咳嗽痰多、咽喉肿痛、痈疮肿毒、腹痛泄泻等病症。用法用量为3-15g,煎服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甘草具有抗炎、抗病毒、抗菌、抗肿瘤、抗过敏、调节免疫、降血糖、抗溃疡、抗疲劳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甘草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甘草酸、甘草苷、甘草素、甘草次酸、甘草苷元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甘草性甘,易助湿生痰,故湿盛中满、痰湿内阻者慎用。此外,甘草不宜与海藻、大戟、芫花、甘遂同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甘草汤:甘草、生姜、大枣,用于治疗脾胃虚弱、食欲不振。
2. 甘草泻心汤:甘草、黄连、黄芩、半夏、干姜、大枣,用于治疗心下痞满、呕吐、呃逆。
3. 甘草麻黄汤:甘草、麻黄、杏仁、石膏、桂枝,用于治疗感冒发热、咳嗽、喘息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5.
2. 国家药典委员会.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[M]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5.
3. 李时珍. 本草纲目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6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