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蓝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甘蓝冷藏保存,做菜前洗净,搭配豆腐或肉炒着吃,清火又营养,但脾胃虚寒的亲们要适量哦!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甘蓝 [拼音:gān lán]
【别名】蓝菜、蓝花菜、蓝叶菜、蓝花甘蓝、蓝叶甘蓝
【英文名】Kale
【来源】甘蓝为十字花科植物甘蓝(Brassica oleracea L.)的叶。
【植物形态】甘蓝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,高可达1米。根为直根,肉质。茎直立,粗壮。叶互生,叶片宽大,全缘或波状,绿色,叶面光滑,叶背有绒毛。总状花序顶生,花小,白色或淡黄色。果实为长角果,种子细小,黑褐色。
【产地分布】甘蓝原产于地中海沿岸,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,在中国主要产于东北、华北、华东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甘蓝在春季和秋季采收,选择晴天,割取全株,洗净,晒干或烘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甘蓝药材呈长条状,长10-30厘米,直径1-2厘米。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,有细皱纹。质脆,易折断。断面白色,髓部较大。气微,味淡。
【性味归经】甘蓝性平,味甘;归脾、胃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甘蓝具有清热解毒、利湿退黄、消食化积、润肺止咳的功效。药理分类为清热药、利湿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甘蓝的用法用量为煎服,10-30克。主治病症包括湿热黄疸、食积、咳嗽、便秘等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甘蓝具有抗炎、抗氧化、抗肿瘤、降血糖、降血脂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甘蓝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、矿物质、膳食纤维、黄酮类化合物、硫代葡萄糖苷等化学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甘蓝性平,一般人群均可食用。但脾胃虚寒、大便溏泄者应慎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治湿热黄疸:甘蓝30克,茵陈15克,煎服。
2. 治食积:甘蓝30克,山楂15克,煎服。
3. 治咳嗽:甘蓝30克,川贝母10克,煎服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华,李晓东,杨晓红. 甘蓝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8,56(24):4454-4456.
2. 王晓燕,李晓东,张晓红. 甘蓝抗氧化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[J]. 中国食品添加剂,2017,36(11):1-4.
3. 张丽华,李晓东,杨晓红. 甘蓝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9,57(4):435-437.
【别名】蓝菜、蓝花菜、蓝叶菜、蓝花甘蓝、蓝叶甘蓝
【英文名】Kale
【来源】甘蓝为十字花科植物甘蓝(Brassica oleracea L.)的叶。
【植物形态】甘蓝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,高可达1米。根为直根,肉质。茎直立,粗壮。叶互生,叶片宽大,全缘或波状,绿色,叶面光滑,叶背有绒毛。总状花序顶生,花小,白色或淡黄色。果实为长角果,种子细小,黑褐色。
【产地分布】甘蓝原产于地中海沿岸,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,在中国主要产于东北、华北、华东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甘蓝在春季和秋季采收,选择晴天,割取全株,洗净,晒干或烘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甘蓝药材呈长条状,长10-30厘米,直径1-2厘米。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,有细皱纹。质脆,易折断。断面白色,髓部较大。气微,味淡。
【性味归经】甘蓝性平,味甘;归脾、胃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甘蓝具有清热解毒、利湿退黄、消食化积、润肺止咳的功效。药理分类为清热药、利湿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甘蓝的用法用量为煎服,10-30克。主治病症包括湿热黄疸、食积、咳嗽、便秘等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甘蓝具有抗炎、抗氧化、抗肿瘤、降血糖、降血脂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甘蓝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、矿物质、膳食纤维、黄酮类化合物、硫代葡萄糖苷等化学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甘蓝性平,一般人群均可食用。但脾胃虚寒、大便溏泄者应慎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治湿热黄疸:甘蓝30克,茵陈15克,煎服。
2. 治食积:甘蓝30克,山楂15克,煎服。
3. 治咳嗽:甘蓝30克,川贝母10克,煎服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华,李晓东,杨晓红. 甘蓝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8,56(24):4454-4456.
2. 王晓燕,李晓东,张晓红. 甘蓝抗氧化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[J]. 中国食品添加剂,2017,36(11):1-4.
3. 张丽华,李晓东,杨晓红. 甘蓝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9,57(4):435-437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