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中药库
🔍

胡椒

温里 浏览次数:1 发布时间:2025年03月21日
💡 小贴士

小贴士:胡椒别放太久,晒干后磨成粉更香,炒菜加一点提味,但别吃太多,不然会上火哦!

📖  详细介绍


胡椒
【中药名】胡椒 [pèi lǐ]
【别名】白胡椒、黑胡椒、古月、椒、白川椒、黑川椒
【英文名】Black Pepper, White Pepper
【来源】胡椒为胡椒科植物胡椒(Piper nigrum L.)的干燥成熟果实。
【植物形态】胡椒为常绿藤本植物,茎蔓性,长达数米,有节,节间长,节上生不定根。叶互生,纸质,长椭圆形或椭圆形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全缘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色,两面无毛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,穗状花序,花小,黄绿色。果实球形,未成熟时绿色,成熟后变为红色或黑色,表面有纵沟。
【产地分布】胡椒原产于印度,现广泛分布于热带地区,如印度、印尼、马来西亚、泰国、越南等。在中国,胡椒主要产于海南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胡椒果实成熟后,采摘并晒干,去果柄,筛去杂质,即得胡椒。
【药材性状】胡椒呈球形或略扁球形,直径5~8mm。表面黑棕色或红棕色,有明显的纵沟,顶端有残留的柱基,基部有果柄或果柄痕。质硬,不易破碎。气芳香,味辛辣。
【性味归经】胡椒性温,味辛。归胃、大肠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胡椒具有温中散寒,下气消痰,开胃进食的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寒凝气滞、脘腹冷痛、呕吐泄泻、食少腹胀、痰饮喘咳等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胡椒的常用剂量为1~3g,煎服或入丸、散。主要用于治疗寒性腹痛、呕吐、泄泻、食少、痰饮喘咳等症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胡椒具有抗炎、镇痛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氧化、抗肿瘤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胡椒主要含有胡椒碱、胡椒油、挥发油、树脂、脂肪油等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胡椒性温,有燥热之弊,故阴虚火旺、口干舌燥、便秘者应慎用。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胡椒散:胡椒、干姜、吴茱萸等,用于治疗寒性腹痛、呕吐、泄泻等症。
2. 胡椒汤:胡椒、干姜、桂枝等,用于治疗寒饮喘咳、痰多清稀等症。
3. 胡椒丸:胡椒、干姜、吴茱萸等,用于治疗寒性腹痛、呕吐、泄泻等症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6.
2. 国家药典委员会.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[M]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5.
3. 李时珍. 本草纲目[M]. 北京:中华书局,2006.
返回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