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涎香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龙涎香要密封保存,泡水喝时别放太多,身体虚弱的人适量饮用,睡前用效果更佳,但孕妇和小孩要小心哦!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龙涎香 [拼音:lóng xián xiāng]
【别名】龙香、龙涎脂、龙香脂、龙香膏、龙香油、龙香粉、龙香丹、龙香丸、龙香散
【英文名】Ambergris
【来源】龙涎香来源于抹香鲸科动物抹香鲸(Sphynx macrurus)的消化腺分泌物,经长期沉积、风化而形成的固态物质。
【植物形态】抹香鲸为大型海洋哺乳动物,体长可达6-7米,体重可达3-5吨。雄性有长须,雌性无须。体表被以短毛,背部灰褐色,腹部白色。龙涎香的形成与抹香鲸消化腺的分泌物有关,其形态为不规则块状或颗粒状,颜色呈灰褐色或黑色,表面光滑,质地坚硬。
【产地分布】龙涎香主要产于印度洋、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温暖海域,如印度、印尼、马来西亚、澳大利亚、南非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龙涎香的形成需要数十年甚至数百年,采集时需在抹香鲸的消化腺中寻找。采集后,需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风化,使其质地变硬,然后进行切割、研磨等加工。
【药材性状】龙涎香呈不规则块状或颗粒状,表面光滑,颜色呈灰褐色或黑色,质地坚硬。具有特殊的香气,味苦、微咸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苦、微咸。归心、肝、脾、肺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龙涎香具有开窍醒神、活血化瘀、止痛、解毒等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中风、昏迷、头痛、眩晕、心悸、失眠、跌打损伤、瘀血肿痛、疮疡肿毒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研末,0.3-1g;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龙涎香具有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肿瘤、抗氧化、抗凝血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龙涎香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龙涎香酸、龙涎香醇、龙涎香酮、龙涎香酯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及过敏体质者慎用。不宜过量使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龙涎香散:龙涎香、冰片、麝香等,用于治疗中风、昏迷。
2. 龙涎香丸:龙涎香、牛黄、冰片等,用于治疗头痛、眩晕。
3. 龙涎香膏:龙涎香、乳香、没药等,用于治疗跌打损伤、瘀血肿痛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华,李晓东,王丽丽. 龙涎香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[J].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,2015,22(12):1-4.
2. 刘丽华,张晓辉,李晓东. 龙涎香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16,41(12):2345-2349.
【别名】龙香、龙涎脂、龙香脂、龙香膏、龙香油、龙香粉、龙香丹、龙香丸、龙香散
【英文名】Ambergris
【来源】龙涎香来源于抹香鲸科动物抹香鲸(Sphynx macrurus)的消化腺分泌物,经长期沉积、风化而形成的固态物质。
【植物形态】抹香鲸为大型海洋哺乳动物,体长可达6-7米,体重可达3-5吨。雄性有长须,雌性无须。体表被以短毛,背部灰褐色,腹部白色。龙涎香的形成与抹香鲸消化腺的分泌物有关,其形态为不规则块状或颗粒状,颜色呈灰褐色或黑色,表面光滑,质地坚硬。
【产地分布】龙涎香主要产于印度洋、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温暖海域,如印度、印尼、马来西亚、澳大利亚、南非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龙涎香的形成需要数十年甚至数百年,采集时需在抹香鲸的消化腺中寻找。采集后,需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风化,使其质地变硬,然后进行切割、研磨等加工。
【药材性状】龙涎香呈不规则块状或颗粒状,表面光滑,颜色呈灰褐色或黑色,质地坚硬。具有特殊的香气,味苦、微咸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苦、微咸。归心、肝、脾、肺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龙涎香具有开窍醒神、活血化瘀、止痛、解毒等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中风、昏迷、头痛、眩晕、心悸、失眠、跌打损伤、瘀血肿痛、疮疡肿毒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研末,0.3-1g;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龙涎香具有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肿瘤、抗氧化、抗凝血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龙涎香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龙涎香酸、龙涎香醇、龙涎香酮、龙涎香酯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及过敏体质者慎用。不宜过量使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龙涎香散:龙涎香、冰片、麝香等,用于治疗中风、昏迷。
2. 龙涎香丸:龙涎香、牛黄、冰片等,用于治疗头痛、眩晕。
3. 龙涎香膏:龙涎香、乳香、没药等,用于治疗跌打损伤、瘀血肿痛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华,李晓东,王丽丽. 龙涎香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[J].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,2015,22(12):1-4.
2. 刘丽华,张晓辉,李晓东. 龙涎香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16,41(12):2345-2349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