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眼肉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龙眼肉要密封冷藏保存,泡水喝时别加太多,晚上睡前喝一杯,助眠又补身,但糖尿病患者要适量哦!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龙眼肉 [拼音:lóng yuán ròu]
【别名】桂圆肉、龙眼干、圆眼肉、龙眼干肉
【英文名】Longan fruit pulp
【来源】龙眼肉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(学名:Dimocarpus longan Lour.)的成熟果实肉。
【植物形态】龙眼树为常绿乔木,树皮灰褐色,小枝圆柱形,密被褐色绒毛。叶互生,革质,长椭圆形或椭圆形,先端钝或短尖,基部钝或楔形,全缘,上面深绿色,下面淡绿色,两面均被短柔毛。花单生或2-3朵簇生于叶腋,花梗短,被毛;花被片6,黄绿色,外面被毛;雄蕊多数,花丝短,花药长圆形;子房上位,被毛,花柱短,柱头头状。果实球形或椭圆形,熟时呈紫黑色,果肉白色,多汁,味甜。
【产地分布】龙眼主要产于我国南方,如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台湾等地,生长于海拔200-1000米的山坡、山谷疏林中。
【采收加工】采收时间一般在夏末秋初,果实成熟时采摘。采摘后,将果实去壳取肉,晒干或烘干,即为龙眼肉。
【药材性状】龙眼肉呈圆形或椭圆形,直径1-2.5cm,厚0.3-0.5cm。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,半透明,有光泽,边缘不整齐。质硬而脆,易折断,断面不平坦,呈白色或淡黄色。气香,味甜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甘。归心、脾、肾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龙眼肉具有补心脾、益气血、安神、养颜的功效。药理分类为补益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用法用量:煎服,10-15g。主治病症:心悸失眠、心脾虚损、气血不足、眩晕、乏力、食欲不振等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龙眼肉具有抗氧化、抗衰老、抗疲劳、抗抑郁、抗肿瘤、抗病毒、增强免疫力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龙眼肉主要含有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膳食纤维、维生素(如维生素B1、B2、B6、C、E等)、矿物质(如钙、磷、铁、锌等)、氨基酸、生物碱、黄酮类化合物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、湿热内蕴者慎用。不宜与茶叶、萝卜同食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龙眼肉炖鸡:龙眼肉30g,鸡肉100g,生姜3片,红枣5枚,加水适量,炖煮至鸡肉熟烂,调味食用。
2. 龙眼肉炖猪心:龙眼肉30g,猪心1个,生姜3片,红枣5枚,加水适量,炖煮至猪心熟烂,调味食用。
3. 龙眼肉炖鸡蛋:龙眼肉30g,鸡蛋2个,加水适量,炖煮至鸡蛋熟,调味食用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5.
2. 国家药典委员会.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[M]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5.
3. 李时珍. 本草纲目[M]. 北京:中华书局,2006.
【别名】桂圆肉、龙眼干、圆眼肉、龙眼干肉
【英文名】Longan fruit pulp
【来源】龙眼肉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(学名:Dimocarpus longan Lour.)的成熟果实肉。
【植物形态】龙眼树为常绿乔木,树皮灰褐色,小枝圆柱形,密被褐色绒毛。叶互生,革质,长椭圆形或椭圆形,先端钝或短尖,基部钝或楔形,全缘,上面深绿色,下面淡绿色,两面均被短柔毛。花单生或2-3朵簇生于叶腋,花梗短,被毛;花被片6,黄绿色,外面被毛;雄蕊多数,花丝短,花药长圆形;子房上位,被毛,花柱短,柱头头状。果实球形或椭圆形,熟时呈紫黑色,果肉白色,多汁,味甜。
【产地分布】龙眼主要产于我国南方,如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台湾等地,生长于海拔200-1000米的山坡、山谷疏林中。
【采收加工】采收时间一般在夏末秋初,果实成熟时采摘。采摘后,将果实去壳取肉,晒干或烘干,即为龙眼肉。
【药材性状】龙眼肉呈圆形或椭圆形,直径1-2.5cm,厚0.3-0.5cm。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,半透明,有光泽,边缘不整齐。质硬而脆,易折断,断面不平坦,呈白色或淡黄色。气香,味甜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甘。归心、脾、肾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龙眼肉具有补心脾、益气血、安神、养颜的功效。药理分类为补益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用法用量:煎服,10-15g。主治病症:心悸失眠、心脾虚损、气血不足、眩晕、乏力、食欲不振等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龙眼肉具有抗氧化、抗衰老、抗疲劳、抗抑郁、抗肿瘤、抗病毒、增强免疫力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龙眼肉主要含有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膳食纤维、维生素(如维生素B1、B2、B6、C、E等)、矿物质(如钙、磷、铁、锌等)、氨基酸、生物碱、黄酮类化合物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、湿热内蕴者慎用。不宜与茶叶、萝卜同食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龙眼肉炖鸡:龙眼肉30g,鸡肉100g,生姜3片,红枣5枚,加水适量,炖煮至鸡肉熟烂,调味食用。
2. 龙眼肉炖猪心:龙眼肉30g,猪心1个,生姜3片,红枣5枚,加水适量,炖煮至猪心熟烂,调味食用。
3. 龙眼肉炖鸡蛋:龙眼肉30g,鸡蛋2个,加水适量,炖煮至鸡蛋熟,调味食用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5.
2. 国家药典委员会.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[M]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5.
3. 李时珍. 本草纲目[M]. 北京:中华书局,2006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