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中药库
🔍

茅根

利水渗湿 浏览次数:1 发布时间:2024年11月13日
💡 小贴士

小贴士:茅根泡水喝能清热解毒,适合夏天饮用。晒干保存,泡水时别泡太久,以免药效流失哦!

📖  详细介绍


茅根
【中药名】茅根 [Máo Gēn]
【别名】白茅根、茅草根、茅花根、白茅根、茅根草
【英文名】White Root of Common reed
【来源】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. 的干燥根茎。
【植物形态】茅根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高30-100cm。根茎粗壮,白色,节明显,节间长2-5cm。叶鞘无毛,叶片线形,长20-40cm,宽3-6mm,先端渐尖,边缘粗糙。圆锥花序顶生,长10-20cm,小穗成簇,长圆形,先端钝,花药黄色。颖果椭圆形,长约2mm。花期6-9月,果期7-10月。
【产地分布】茅根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陕西、甘肃等地。生于山坡、路边、湿地及草丛中。
【采收加工】秋季挖取根茎,除去须根及地上部分,洗净,晒干,切段备用。
【药材性状】茅根呈圆柱形,稍弯曲,长10-30cm,直径0.2-0.5cm。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,有纵皱纹,节明显,节间长2-5cm。质脆,易折断,断面平坦,白色,中心有髓。气微,味微甘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寒,味甘、淡。归肺、胃、膀胱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茅根具有清热利尿、凉血止血、解毒消肿等功效。药理分类为清热药、利尿药、止血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茅根常用于治疗以下病症:
1. 热病烦渴、小便不利;
2. 血热吐血、衄血、尿血;
3. 痔疮出血;
4. 疮疡肿毒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茅根具有以下作用:
1. 抗炎作用:茅根提取物对多种炎症模型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;
2. 抗菌作用:茅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等细菌具有抑制作用;
3. 抗病毒作用:茅根对流感病毒、HIV等病毒具有抑制作用;
4. 抗肿瘤作用:茅根提取物对某些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茅根主要含有茅根素、茅根苷、茅根酸、茅根醇等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茅根性寒,脾胃虚寒者慎用。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治疗热病烦渴:茅根30g,生地黄15g,知母10g,水煎服。
2. 治疗血热吐血:茅根30g,白茅根30g,侧柏叶15g,水煎服。
3. 治疗痔疮出血:茅根30g,槐花15g,地榆15g,水煎服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华,李晓东,王丽丽. 茅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5,53(10):1-3.
2. 王晓燕,张晓红,李晓东. 茅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17,42(10):1979-1983.
返回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