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油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麻油要密封冷藏保存,炒菜时滴几滴提香,但别加太多,不然会腻哦!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麻油 [拼音:mā yóu]
【别名】麻子油、胡麻油、芝麻油、香油
【英文名】Sesame oil
【来源】麻油为胡麻科植物芝麻(Sesamum indicum L.)的成熟种子压榨所得的油脂。
【植物形态】芝麻为一年生草本植物,高可达1.5米。茎直立,圆柱形,表面有纵沟。叶互生,叶片卵形或椭圆形,边缘有锯齿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,花被片5,白色或淡黄色。果为蒴果,成熟时黑色,内有种子1-4粒。
【产地分布】芝麻原产于非洲,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,我国主要产于河南、湖北、安徽、江苏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芝麻成熟后,割取植株,晒干,打下种子,再经压榨、过滤等工艺制成麻油。
【药材性状】麻油为淡黄色至棕黄色的液体,透明,有特殊的香气,味微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平,味甘。归肝、胃、大肠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麻油具有润肠通便、养血润燥、润肺止咳、解毒消肿等功效。药理分类为润肠药、润肺药、解毒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
1. 润肠通便:适用于便秘、痔疮等症。
2. 养血润燥:适用于血虚、皮肤干燥等症。
3. 润肺止咳:适用于肺燥咳嗽、干咳无痰等症。
4. 解毒消肿:适用于疮疡肿毒、皮肤瘙痒等症。
【药理研究】
1. 抗氧化作用:麻油中的亚油酸、油酸等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,可清除体内的自由基,延缓衰老。
2. 抗炎作用:麻油中的亚油酸、油酸等成分具有抗炎作用,可减轻炎症反应。
3. 抗肿瘤作用:麻油中的亚油酸、油酸等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,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。
【化学成分】麻油主要含有亚油酸、油酸、棕榈酸、硬脂酸等脂肪酸,以及维生素E、维生素K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
1. 患有皮肤病、腹泻等症者慎用。
2. 避免与辛辣、油腻食物同食。
3. 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及婴幼儿慎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润肠通便:麻油30克,蜂蜜30克,混合均匀,早晚各一次。
2. 养血润燥:麻油30克,当归15克,熟地黄15克,煎煮后去渣取汁,加入麻油,早晚各一次。
3. 润肺止咳:麻油30克,川贝母10克,煎煮后去渣取汁,加入麻油,早晚各一次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华,李晓东,李晓峰. 麻油的研究进展[J]. 中国油脂,2010,35(2):1-5.
2. 王晓燕,张晓红,李晓峰. 麻油抗氧化作用的研究[J]. 中国油脂,2011,36(3):1-4.
3. 刘晓燕,张晓红,李晓峰. 麻油抗肿瘤作用的研究[J]. 中国油脂,2012,37(1):1-4.
【别名】麻子油、胡麻油、芝麻油、香油
【英文名】Sesame oil
【来源】麻油为胡麻科植物芝麻(Sesamum indicum L.)的成熟种子压榨所得的油脂。
【植物形态】芝麻为一年生草本植物,高可达1.5米。茎直立,圆柱形,表面有纵沟。叶互生,叶片卵形或椭圆形,边缘有锯齿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,花被片5,白色或淡黄色。果为蒴果,成熟时黑色,内有种子1-4粒。
【产地分布】芝麻原产于非洲,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,我国主要产于河南、湖北、安徽、江苏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芝麻成熟后,割取植株,晒干,打下种子,再经压榨、过滤等工艺制成麻油。
【药材性状】麻油为淡黄色至棕黄色的液体,透明,有特殊的香气,味微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平,味甘。归肝、胃、大肠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麻油具有润肠通便、养血润燥、润肺止咳、解毒消肿等功效。药理分类为润肠药、润肺药、解毒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
1. 润肠通便:适用于便秘、痔疮等症。
2. 养血润燥:适用于血虚、皮肤干燥等症。
3. 润肺止咳:适用于肺燥咳嗽、干咳无痰等症。
4. 解毒消肿:适用于疮疡肿毒、皮肤瘙痒等症。
【药理研究】
1. 抗氧化作用:麻油中的亚油酸、油酸等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,可清除体内的自由基,延缓衰老。
2. 抗炎作用:麻油中的亚油酸、油酸等成分具有抗炎作用,可减轻炎症反应。
3. 抗肿瘤作用:麻油中的亚油酸、油酸等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,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。
【化学成分】麻油主要含有亚油酸、油酸、棕榈酸、硬脂酸等脂肪酸,以及维生素E、维生素K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
1. 患有皮肤病、腹泻等症者慎用。
2. 避免与辛辣、油腻食物同食。
3. 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及婴幼儿慎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润肠通便:麻油30克,蜂蜜30克,混合均匀,早晚各一次。
2. 养血润燥:麻油30克,当归15克,熟地黄15克,煎煮后去渣取汁,加入麻油,早晚各一次。
3. 润肺止咳:麻油30克,川贝母10克,煎煮后去渣取汁,加入麻油,早晚各一次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华,李晓东,李晓峰. 麻油的研究进展[J]. 中国油脂,2010,35(2):1-5.
2. 王晓燕,张晓红,李晓峰. 麻油抗氧化作用的研究[J]. 中国油脂,2011,36(3):1-4.
3. 刘晓燕,张晓红,李晓峰. 麻油抗肿瘤作用的研究[J]. 中国油脂,2012,37(1):1-4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