蒲公英的功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蒲公英泡水喝,清热解毒又利肝,但别喝太浓,泡久点口感更佳,记得冷藏保存哦!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蒲公英的功 [pú gōng yīng de gōng]
【别名】婆婆丁、黄花地丁、地丁草、苦地丁、奶汁草、金线草、黄花草、地丁、苦丁、苦菜、地丁花、地丁苗、地丁根
【英文名】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.-Mazz.
【来源】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.-Mazz. 的干燥全草。
【植物形态】蒲公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高10-25cm。根圆锥形,粗壮,有多数须根。叶基生,倒披针形或倒卵形,长5-15cm,宽1-3cm,先端钝圆或急尖,边缘具波状齿,基部渐狭成叶柄,叶柄与叶片等长或较长。头状花序单生于花茎顶端,直径3-4cm;总苞片多层,线形,先端渐尖;舌状花黄色,雌雄异株;瘦果倒卵形,冠毛白色。花期4-6月,果期5-7月。
【产地分布】蒲公英生长于山坡、路边、草地、田野等处,分布广泛,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。
【采收加工】在夏、秋季花未开放时采收,除去杂质,晒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药材呈皱缩卷曲的团块。根圆锥形,表面棕褐色,皱缩,有纵皱纹。叶多皱缩破碎,完整叶片呈倒披针形或倒卵形,绿色,边缘具波状齿,叶柄细长。花头黄色,有的已结黑色瘦果。气微,味微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苦、甘,寒。归肝、胃、大肠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、消肿散结、利湿退黄的功效。药理分类为清热解毒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蒲公英常用于治疗急性乳腺炎、急性扁桃体炎、急性胆囊炎、急性阑尾炎、急性结膜炎、急性黄疸型肝炎、尿路感染、盆腔炎、乳腺增生等病症。用法用量为9-15g,煎服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蒲公英具有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肿瘤、保肝、利胆、降血糖、抗氧化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蒲公英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蒲公英苷、蒲公英素、蒲公英酸、蒲公英醇、蒲公英酚、蒲公英苷元、蒲公英素A、蒲公英素B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蒲公英性寒,脾胃虚寒者慎用。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遵医嘱使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治疗急性乳腺炎:蒲公英30g,金银花15g,甘草6g,水煎服。
2. 治疗急性胆囊炎:蒲公英30g,茵陈15g,大黄6g,水煎服。
3. 治疗急性阑尾炎:蒲公英30g,金银花15g,连翘12g,水煎服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6.
2. 国家药典委员会.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[M]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5.
3. 中药药理与临床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9.
【别名】婆婆丁、黄花地丁、地丁草、苦地丁、奶汁草、金线草、黄花草、地丁、苦丁、苦菜、地丁花、地丁苗、地丁根
【英文名】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.-Mazz.
【来源】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.-Mazz. 的干燥全草。
【植物形态】蒲公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高10-25cm。根圆锥形,粗壮,有多数须根。叶基生,倒披针形或倒卵形,长5-15cm,宽1-3cm,先端钝圆或急尖,边缘具波状齿,基部渐狭成叶柄,叶柄与叶片等长或较长。头状花序单生于花茎顶端,直径3-4cm;总苞片多层,线形,先端渐尖;舌状花黄色,雌雄异株;瘦果倒卵形,冠毛白色。花期4-6月,果期5-7月。
【产地分布】蒲公英生长于山坡、路边、草地、田野等处,分布广泛,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。
【采收加工】在夏、秋季花未开放时采收,除去杂质,晒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药材呈皱缩卷曲的团块。根圆锥形,表面棕褐色,皱缩,有纵皱纹。叶多皱缩破碎,完整叶片呈倒披针形或倒卵形,绿色,边缘具波状齿,叶柄细长。花头黄色,有的已结黑色瘦果。气微,味微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苦、甘,寒。归肝、胃、大肠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、消肿散结、利湿退黄的功效。药理分类为清热解毒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蒲公英常用于治疗急性乳腺炎、急性扁桃体炎、急性胆囊炎、急性阑尾炎、急性结膜炎、急性黄疸型肝炎、尿路感染、盆腔炎、乳腺增生等病症。用法用量为9-15g,煎服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蒲公英具有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肿瘤、保肝、利胆、降血糖、抗氧化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蒲公英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蒲公英苷、蒲公英素、蒲公英酸、蒲公英醇、蒲公英酚、蒲公英苷元、蒲公英素A、蒲公英素B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蒲公英性寒,脾胃虚寒者慎用。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遵医嘱使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治疗急性乳腺炎:蒲公英30g,金银花15g,甘草6g,水煎服。
2. 治疗急性胆囊炎:蒲公英30g,茵陈15g,大黄6g,水煎服。
3. 治疗急性阑尾炎:蒲公英30g,金银花15g,连翘12g,水煎服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6.
2. 国家药典委员会.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[M]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5.
3. 中药药理与临床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9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