蚬肉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蚬肉要新鲜,最好现买现吃。炖汤时加点姜片去腥,搭配豆腐或蔬菜营养更丰富,但脾胃虚寒的人要少吃哦!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蚬肉 [Shān Ròu]
【别名】蛤蜊肉、海蛤蜊肉、沙蛤蜊肉
【英文名】Clam meat
【来源】蚬肉为软体动物门双壳纲蚬科动物蚬(Corbicula fluminea)的肉。
【植物形态】蚬肉呈椭圆形,壳面光滑,呈黄褐色或灰褐色,壳顶位于前端,壳缘呈锯齿状。蚬肉肉质鲜美,富含水分,呈白色或淡黄色。
【产地分布】蚬肉主要产于我国沿海地区,如广东、福建、浙江、江苏等省份。
【采收加工】蚬肉在每年春末夏初最为肥美,此时为最佳采收期。采收时,用网具捕捞,捕捞后立即取出肉,清洗干净,去除内脏和杂质,晒干或烘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蚬肉呈椭圆形,长2-3cm,宽1-2cm,厚0.5-1cm。表面呈白色或淡黄色,肉质细腻,有弹性,气腥,味鲜美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平,味甘、咸。归脾、胃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蚬肉具有滋阴养胃、清热解毒、利尿消肿等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胃阴不足、口干咽燥、食欲不振、水肿、小便不利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10-30g;或煮食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蚬肉具有以下作用:
1. 抗氧化作用:蚬肉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,如维生素C、维生素E等,具有清除自由基、延缓衰老的作用。
2. 抗炎作用:蚬肉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炎作用,可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。
3. 利尿作用:蚬肉具有利尿作用,可用于治疗水肿、小便不利等病症。
【化学成分】蚬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矿物质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。其中,蛋白质含量较高,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。
【使用禁忌】脾胃虚寒者慎用。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及过敏体质者应遵医嘱使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蚬肉粥:蚬肉30g,大米100g,煮粥食用,适用于胃阴不足、口干咽燥等症。
2. 蚬肉炖豆腐:蚬肉50g,豆腐200g,炖煮食用,适用于水肿、小便不利等症。
3. 蚬肉炖排骨:蚬肉50g,排骨200g,炖煮食用,适用于胃阴不足、食欲不振等症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强,李晓峰,张晓红. 中药蚬肉的研究进展[J].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,2010,17(10):88-90.
2. 王晓燕,李晓峰,张国强. 蚬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[J].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,2012,10(2):102-104.
【别名】蛤蜊肉、海蛤蜊肉、沙蛤蜊肉
【英文名】Clam meat
【来源】蚬肉为软体动物门双壳纲蚬科动物蚬(Corbicula fluminea)的肉。
【植物形态】蚬肉呈椭圆形,壳面光滑,呈黄褐色或灰褐色,壳顶位于前端,壳缘呈锯齿状。蚬肉肉质鲜美,富含水分,呈白色或淡黄色。
【产地分布】蚬肉主要产于我国沿海地区,如广东、福建、浙江、江苏等省份。
【采收加工】蚬肉在每年春末夏初最为肥美,此时为最佳采收期。采收时,用网具捕捞,捕捞后立即取出肉,清洗干净,去除内脏和杂质,晒干或烘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蚬肉呈椭圆形,长2-3cm,宽1-2cm,厚0.5-1cm。表面呈白色或淡黄色,肉质细腻,有弹性,气腥,味鲜美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平,味甘、咸。归脾、胃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蚬肉具有滋阴养胃、清热解毒、利尿消肿等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胃阴不足、口干咽燥、食欲不振、水肿、小便不利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10-30g;或煮食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蚬肉具有以下作用:
1. 抗氧化作用:蚬肉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,如维生素C、维生素E等,具有清除自由基、延缓衰老的作用。
2. 抗炎作用:蚬肉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炎作用,可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。
3. 利尿作用:蚬肉具有利尿作用,可用于治疗水肿、小便不利等病症。
【化学成分】蚬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矿物质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。其中,蛋白质含量较高,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。
【使用禁忌】脾胃虚寒者慎用。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及过敏体质者应遵医嘱使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蚬肉粥:蚬肉30g,大米100g,煮粥食用,适用于胃阴不足、口干咽燥等症。
2. 蚬肉炖豆腐:蚬肉50g,豆腐200g,炖煮食用,适用于水肿、小便不利等症。
3. 蚬肉炖排骨:蚬肉50g,排骨200g,炖煮食用,适用于胃阴不足、食欲不振等症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强,李晓峰,张晓红. 中药蚬肉的研究进展[J].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,2010,17(10):88-90.
2. 王晓燕,李晓峰,张国强. 蚬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[J].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,2012,10(2):102-104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