熊胆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熊胆要密封冷藏保存,泡水喝时别加糖,空腹服用效果更佳,但孕妇和小孩要慎用哦!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熊胆 [Xióng Dǎn]
【别名】熊胆粉、熊胆汁、熊胆膏、熊胆油
【英文名】Bear bile
【来源】熊胆来源于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熊科动物黑熊(Selenarctos thibetanus Cuvier)或棕熊(Ursus arctos L.)的干燥胆汁。
【植物形态】熊胆的来源动物为大型哺乳动物,体型庞大,四肢粗壮,体毛浓密。黑熊体长1.5-1.8米,体重100-200公斤;棕熊体长1.8-2.5米,体重150-300公斤。熊胆位于肝脏下方,呈椭圆形,长10-15厘米,宽5-8厘米,厚2-3厘米。
【产地分布】熊胆主要产于我国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甘肃、陕西等省,以及俄罗斯、朝鲜、蒙古、印度、尼泊尔等国家和地区。
【采收加工】熊胆的采收时间为每年秋季至次年春季,采用活熊取胆法或手术取胆法。活熊取胆法是将熊的胆管与外界相通,定期采集胆汁;手术取胆法是将熊的胆囊取出,干燥后制成熊胆粉。加工过程中,将胆汁或胆囊干燥,研成粉末。
【药材性状】熊胆粉末呈棕黄色或棕褐色,有光泽,质硬而脆,易碎。气微,味苦、涩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寒,味苦。归肝、胆、心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熊胆具有清热解毒、明目、利胆、消肿、止痛等功效。药理分类为清热解毒药、利胆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熊胆在临床上的用法用量为0.1-0.3克,煎服或入丸、散剂。主治病症包括:黄疸、胆石症、急性胆囊炎、急性肝炎、急性结膜炎、急性角膜炎、急性扁桃体炎、急性乳腺炎等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熊胆具有以下作用:
1. 抗炎作用:熊胆对多种炎症模型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。
2. 抗菌作用:熊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、绿脓杆菌等细菌具有抑制作用。
3. 利胆作用:熊胆能促进胆汁分泌,降低胆汁中胆固醇含量,预防胆石形成。
4. 抗肿瘤作用:熊胆对肝癌、肺癌、乳腺癌等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熊胆主要化学成分为胆酸、去氧胆酸、熊去氧胆酸、鹅去氧胆酸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
1. 孕妇、哺乳期妇女禁用。
2. 脾胃虚寒者慎用。
3. 对熊胆过敏者禁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熊胆散:熊胆0.1克,黄连0.5克,黄柏0.5克,共研细末,每次0.3克,每日3次,温开水送服。
2. 熊胆膏:熊胆0.1克,冰片0.1克,共研细末,加入适量凡士林调匀,外敷患处。
3. 熊胆注射液:熊胆提取物制成注射液,用于治疗急性胆囊炎、急性肝炎等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0.
2. 王永炎,张伯礼. 中医临床药理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9.
3. 中药药理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2.
【别名】熊胆粉、熊胆汁、熊胆膏、熊胆油
【英文名】Bear bile
【来源】熊胆来源于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熊科动物黑熊(Selenarctos thibetanus Cuvier)或棕熊(Ursus arctos L.)的干燥胆汁。
【植物形态】熊胆的来源动物为大型哺乳动物,体型庞大,四肢粗壮,体毛浓密。黑熊体长1.5-1.8米,体重100-200公斤;棕熊体长1.8-2.5米,体重150-300公斤。熊胆位于肝脏下方,呈椭圆形,长10-15厘米,宽5-8厘米,厚2-3厘米。
【产地分布】熊胆主要产于我国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甘肃、陕西等省,以及俄罗斯、朝鲜、蒙古、印度、尼泊尔等国家和地区。
【采收加工】熊胆的采收时间为每年秋季至次年春季,采用活熊取胆法或手术取胆法。活熊取胆法是将熊的胆管与外界相通,定期采集胆汁;手术取胆法是将熊的胆囊取出,干燥后制成熊胆粉。加工过程中,将胆汁或胆囊干燥,研成粉末。
【药材性状】熊胆粉末呈棕黄色或棕褐色,有光泽,质硬而脆,易碎。气微,味苦、涩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寒,味苦。归肝、胆、心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熊胆具有清热解毒、明目、利胆、消肿、止痛等功效。药理分类为清热解毒药、利胆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熊胆在临床上的用法用量为0.1-0.3克,煎服或入丸、散剂。主治病症包括:黄疸、胆石症、急性胆囊炎、急性肝炎、急性结膜炎、急性角膜炎、急性扁桃体炎、急性乳腺炎等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熊胆具有以下作用:
1. 抗炎作用:熊胆对多种炎症模型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。
2. 抗菌作用:熊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、绿脓杆菌等细菌具有抑制作用。
3. 利胆作用:熊胆能促进胆汁分泌,降低胆汁中胆固醇含量,预防胆石形成。
4. 抗肿瘤作用:熊胆对肝癌、肺癌、乳腺癌等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熊胆主要化学成分为胆酸、去氧胆酸、熊去氧胆酸、鹅去氧胆酸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
1. 孕妇、哺乳期妇女禁用。
2. 脾胃虚寒者慎用。
3. 对熊胆过敏者禁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熊胆散:熊胆0.1克,黄连0.5克,黄柏0.5克,共研细末,每次0.3克,每日3次,温开水送服。
2. 熊胆膏:熊胆0.1克,冰片0.1克,共研细末,加入适量凡士林调匀,外敷患处。
3. 熊胆注射液:熊胆提取物制成注射液,用于治疗急性胆囊炎、急性肝炎等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0.
2. 王永炎,张伯礼. 中医临床药理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9.
3. 中药药理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2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