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中药库
🔍

罂粟

其它中药 浏览次数:1 发布时间:2024年07月22日
💡 小贴士

小贴士:罂粟药用要小心,晒干保存防虫蛀,泡水喝时别过量,孕妇和小孩慎用哦!

📖  详细介绍


罂粟
【中药名】罂粟 [Yīngsù]
【别名】米壳、罂粟壳、御米壳、阿芙蓉、罂粟花、罂粟籽
【英文名】Opium Poppy
【来源】罂粟科植物罂粟(Papaver somniferum L.)的干燥成熟果壳。
【植物形态】罂粟为一年生草本植物,高30-100cm。全株被白色或黄色硬毛。茎直立,不分枝或上部有分枝。叶互生,有长柄,叶片轮廓卵圆形,先端急尖,基部心形,边缘羽状分裂,裂片2-4对,先端急尖,两面被硬毛。花单生于枝顶,花梗粗壮,花被片4,白色或粉红色,倒卵形,先端圆钝;雄蕊多数,花丝细长,花药小;雌蕊1,子房上位,1室,花柱短,柱头头状。果呈椭圆形或卵圆形,长1-2cm,直径0.5-1cm,表面灰黄色,有网纹。种子多数,细小,呈椭圆形,黑色。
【产地分布】罂粟原产于地中海沿岸,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。在中国,主要产于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甘肃、新疆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采收时间在果实成熟时,割取果壳,晒干,除去杂质,筛去种子。
【药材性状】药材呈椭圆形或卵圆形,长1-2cm,直径0.5-1cm。表面灰黄色,有网纹,质硬而脆,易破碎。断面灰白色,可见多数小孔。气微,味微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苦、涩。归肺、大肠、心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具有敛肺止咳、涩肠止泻、止痛、镇静、催眠等功效。药理分类为镇痛药、镇静药、催眠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用法用量:煎服,3-9g。主治病症:咳嗽、气喘、腹泻、腹痛、失眠、心悸等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罂粟具有镇痛、镇静、催眠、止咳、止泻、抗炎、抗菌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吗啡、可待因、罂粟碱、那可丁、罂粟红等生物碱。
【使用禁忌】使用注意事项:孕妇、哺乳期妇女、儿童、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。禁忌症:过敏体质者禁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罂粟壳散:罂粟壳、五味子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等,用于治疗咳嗽、气喘。
2. 罂粟壳汤:罂粟壳、黄连、黄芩、黄柏、栀子等,用于治疗腹泻、腹痛。
3. 罂粟壳丸:罂粟壳、五味子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等,用于治疗失眠、心悸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2.
2. 国家药典委员会.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[M]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5.
3. 中药药理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6.
返回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