饴糖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饴糖要密封保存,防止受潮,咳嗽时泡水喝效果不错,但糖尿病患者要适量哦!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饴糖 [Yí táng]
【别名】麦芽糖、糖饴、糖浆、饴糖膏
【英文名】Maltose syrup
【来源】来源于禾本科植物玉米(Zea mays L.)的成熟种子经发酵制成的糖浆。
【植物形态】玉米为一年生草本植物,高1-4米。茎直立,粗壮,基部可木质化。叶片条状披针形,长15-30厘米,宽3-8厘米,顶端长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粗锯齿。雄性圆锥花序顶生,雌性花单生于叶腋。果穗长15-25厘米,每穗有果粒10-20行。种子黄色,有光泽。
【产地分布】主要产于我国东北、华北、西北等地,以及世界各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在玉米成熟季节,将玉米种子经发酵制成糖浆,然后浓缩、冷却、结晶,得到饴糖。
【药材性状】饴糖为棕黄色或棕褐色块状或膏状固体,质软而黏,有光泽,气微,味甜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平,味甘。归脾、胃、肺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具有补中益气,润肺止咳,健脾养胃,缓急止痛等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、食欲不振、肺燥咳嗽、气短乏力、腹痛泄泻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10-3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熬膏涂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饴糖具有以下作用:
1. 抗菌消炎:饴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。
2. 抗氧化:饴糖具有清除自由基、抗氧化的作用。
3. 调节血糖:饴糖可降低血糖,对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。
4. 增强免疫力:饴糖可提高机体免疫力,增强抗病能力。
【化学成分】饴糖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麦芽糖,还含有葡萄糖、果糖、矿物质、维生素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
1. 糖尿病患者应慎用。
2. 过量服用可能导致腹泻、腹痛等不良反应。
3. 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及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饴糖散:饴糖、生姜、大枣,用于治疗脾胃虚弱、食欲不振。
2. 饴糖膏:饴糖、蜂蜜、生姜,用于治疗肺燥咳嗽、气短乏力。
3. 饴糖丸:饴糖、党参、白术、茯苓,用于治疗脾胃虚弱、腹痛泄泻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1996.
2. 李时珍. 本草纲目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6.
3. 中药药理与临床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0.
【别名】麦芽糖、糖饴、糖浆、饴糖膏
【英文名】Maltose syrup
【来源】来源于禾本科植物玉米(Zea mays L.)的成熟种子经发酵制成的糖浆。
【植物形态】玉米为一年生草本植物,高1-4米。茎直立,粗壮,基部可木质化。叶片条状披针形,长15-30厘米,宽3-8厘米,顶端长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粗锯齿。雄性圆锥花序顶生,雌性花单生于叶腋。果穗长15-25厘米,每穗有果粒10-20行。种子黄色,有光泽。
【产地分布】主要产于我国东北、华北、西北等地,以及世界各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在玉米成熟季节,将玉米种子经发酵制成糖浆,然后浓缩、冷却、结晶,得到饴糖。
【药材性状】饴糖为棕黄色或棕褐色块状或膏状固体,质软而黏,有光泽,气微,味甜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平,味甘。归脾、胃、肺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具有补中益气,润肺止咳,健脾养胃,缓急止痛等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、食欲不振、肺燥咳嗽、气短乏力、腹痛泄泻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10-3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熬膏涂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饴糖具有以下作用:
1. 抗菌消炎:饴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。
2. 抗氧化:饴糖具有清除自由基、抗氧化的作用。
3. 调节血糖:饴糖可降低血糖,对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。
4. 增强免疫力:饴糖可提高机体免疫力,增强抗病能力。
【化学成分】饴糖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麦芽糖,还含有葡萄糖、果糖、矿物质、维生素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
1. 糖尿病患者应慎用。
2. 过量服用可能导致腹泻、腹痛等不良反应。
3. 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及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饴糖散:饴糖、生姜、大枣,用于治疗脾胃虚弱、食欲不振。
2. 饴糖膏:饴糖、蜂蜜、生姜,用于治疗肺燥咳嗽、气短乏力。
3. 饴糖丸:饴糖、党参、白术、茯苓,用于治疗脾胃虚弱、腹痛泄泻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1996.
2. 李时珍. 本草纲目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6.
3. 中药药理与临床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0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