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中药库
🔍

芋头

补益 浏览次数:1 发布时间:2025年01月13日
💡 小贴士

小贴士:芋头要存放在阴凉干燥处,煮的时候别剥皮,蒸熟后口感更佳。做甜品或煲汤都很不错,但注意不要和牛奶一起吃哦!

📖  详细介绍


芋头
【中药名】芋头 [Yù tóu]
【别名】芋艿、芋魁、芋子、芋头子、芋头花、芋头根、芋头苗、芋头叶、芋头球、芋头粉、芋头油、芋头饼、芋头糕、芋头糖、芋头酒、芋头茶等。
【英文名】Taro
【来源】芋头为天南星科植物芋(Colocasia esculenta (L.) Schott)的块茎。
【植物形态】芋头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高可达1米。根状茎肥厚,肉质,垂直生长,外皮棕色,内部白色。叶互生,叶片宽卵形至卵状心形,长10-30厘米,宽7-20厘米,先端锐尖或钝,基部心形,全缘;叶柄长,圆柱形,绿色。佛焰苞绿色,管部短,檐部展开,白色或淡绿色。肉穗花序单性,雌雄同株,雄花序位于佛焰苞檐部内,雌花序位于佛焰苞管部内。浆果球形,熟时紫黑色。花期6-8月,果期9-10月。
【产地分布】芋头原产于中国,现广泛分布于亚洲、非洲、美洲等地区。在中国,主要产于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芋头一般在秋季采收,选择晴天,挖出块茎,除去须根和泥土,洗净,晒干或烘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芋头呈椭圆形、卵圆形或球形,长3-10厘米,直径2-5厘米。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,有细皱纹,顶端有残留的叶柄痕,基部有须根痕。质坚硬,断面白色,粉性。气微,味淡。
【性味归经】芋头性平,味甘、辛。归脾、胃、肺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芋头具有补中益气、健脾养胃、润肺止咳、解毒消肿、散结止痛等功效。药理分类为补益药、止咳平喘药、解毒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芋头煎汤内服,每次15-30克;或炖肉、煮粥食用。主治脾胃虚弱、食欲不振、泄泻、肺燥咳嗽、水肿、疮疡肿毒、跌打损伤等病症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芋头具有抗氧化、抗炎、抗肿瘤、降血糖、降血脂、抗病毒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芋头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淀粉、蛋白质、脂肪、膳食纤维、维生素、矿物质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芋头性平,一般人群均可食用。但芋头含有草酸,过量食用可能导致结石,故患有结石病者应慎用。此外,芋头不宜与香蕉、土豆、红薯等食物同食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芋头炖猪肉:芋头30克,猪肉100克,炖汤食用,适用于脾胃虚弱、食欲不振。
2. 芋头粥:芋头30克,大米100克,煮粥食用,适用于肺燥咳嗽、水肿。
3. 芋头炖排骨:芋头30克,排骨100克,炖汤食用,适用于跌打损伤、疮疡肿毒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2.
2.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. 中药临床应用指南[M]. 北京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12.
3. 李时珍. 本草纲目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6.
返回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