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中药库
🔍

竹荪

补益 浏览次数:1 发布时间:2025年02月16日
💡 小贴士

小贴士:竹荪要晒干保存,泡发时用温水,搭配肉类或菌类炖汤,营养丰富,但脾胃虚寒者要适量哦!

📖  详细介绍


竹荪
【中药名】竹荪 [Zhú sūn]
【别名】竹笙、竹菌、竹菌菇、竹菌花、竹菌伞、竹菌盖、竹菌球、竹菌帽、竹菌伞、竹菌球、竹菌帽
【英文名】Golden Oyster Mushroom
【来源】菌藻植物门,担子菌纲,多孔菌目,竹荪科,竹荪属植物
【植物形态】竹荪是一种大型真菌,其子实体呈漏斗状或钟形,高10-20厘米,直径3-10厘米。菌盖肉质,表面光滑,呈淡黄色或淡棕色,边缘薄,内卷。菌柄直立,圆柱形,表面光滑,白色或淡黄色。菌柄内部有白色或淡黄色的菌丝。菌褶白色,单层,密生,与菌柄相连。菌柄顶端有白色或淡黄色的菌盖,菌盖边缘有放射状条纹。
【产地分布】竹荪主要生长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,如中国、印度、泰国、越南、菲律宾、马来西亚等地。在中国,主要产于云南、四川、贵州、广东、广西等省区。
【采收加工】竹荪一般在夏季采收,采收时选择子实体完整、无病虫害的个体。采收后,将菌柄和菌盖分开,洗净,晒干或烘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干燥的竹荪呈漏斗状或钟形,表面光滑,呈淡黄色或淡棕色,边缘薄,内卷。菌柄直立,圆柱形,表面光滑,白色或淡黄色。菌褶白色,单层,密生,与菌柄相连。质硬,气微,味淡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平,味甘;归肺、胃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竹荪具有清热解毒、润肺止咳、利尿消肿、补气养阴、抗衰老等功效。药理分类为清热解毒药、润肺止咳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10-15克;或炖汤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。
主治病症:肺热咳嗽、痰多、水肿、便秘、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等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竹荪具有抗氧化、抗肿瘤、抗病毒、抗炎、降血压、降血脂、抗疲劳、抗衰老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竹荪主要含有蛋白质、氨基酸、多糖、维生素、矿物质等成分。其中,多糖类成分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、哺乳期妇女、过敏体质者慎用。不宜与茶叶、酒类同服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竹荪炖瘦肉:竹荪15克,瘦肉100克,加水适量,炖熟后食用。
2. 竹荪炖鸡:竹荪15克,鸡肉150克,加水适量,炖熟后食用。
3. 竹荪炖排骨:竹荪15克,排骨150克,加水适量,炖熟后食用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陈世良,张永生. 中草药大辞典[M]. 北京:化学工业出版社,2005.
2. 中药大辞典[M]. 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6.
3. 张国强,李晓波,刘春雷. 竹荪的药用价值及药理作用研究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0,48(5):1-3.
返回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