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螵蛸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海螵蛸晒干后保存,泡水喝可缓解胃痛,但孕妇和小孩要慎用哦,最好遵医嘱。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海螵蛸 [Hǎi Míoxū]
【别名】乌贼骨、海螵蛸壳、海螵蛸皮、海螵蛸粉
【英文名】Haliotis asinina shell
【来源】海螵蛸为软体动物门、乌贼科动物海螵蛸Haliotis asinina Linnaeus的贝壳。
【植物形态】海螵蛸贝壳呈椭圆形,长10-15cm,宽5-8cm。壳面灰白色,有白色斑点,壳顶钝圆,壳缘较厚,有明显的放射肋。贝壳内面为白色,有光泽。肉食性,以贝类、鱼类等为食。
【产地分布】主要产于我国沿海地区,如广东、福建、浙江、江苏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在夏季或秋季,当海螵蛸繁殖季节时,捕捞后,将贝壳清洗干净,晒干,去肉,研成粉末备用。
【药材性状】呈不规则块状或片状,表面灰白色,有白色斑点,质地坚硬,断面白色,有光泽。气微,味微咸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平,味咸,归肝、肾、胃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具有收敛止血、涩精止带、制酸止痛、消炎止痛等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吐血、衄血、崩漏、带下、胃痛、牙痛、风湿痹痛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6-15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或调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海螵蛸具有以下作用:
1. 收敛止血:海螵蛸中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具有收敛作用,能促进血液凝固,达到止血效果。
2. 抗炎止痛:海螵蛸中的碳酸钙、磷酸钙等成分具有抗炎、止痛作用。
3. 抗肿瘤:海螵蛸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碳酸钙、磷酸钙、碳酸镁、氧化钙、氧化镁、氧化铝、氧化硅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
1. 孕妇慎用。
2. 对海螵蛸过敏者禁用。
3. 服用期间,避免与碱性药物同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治吐血、衄血:海螵蛸15g,煎汤服。
2. 治崩漏:海螵蛸15g,当归10g,煎汤服。
3. 治胃痛:海螵蛸15g,白芍10g,甘草6g,煎汤服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华,李晓东,刘丽华. 海螵蛸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[J].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,2015,13(12):123-125.
2. 王晓燕,张晓红,李晓东. 海螵蛸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,2017,24(10):1-4.
【别名】乌贼骨、海螵蛸壳、海螵蛸皮、海螵蛸粉
【英文名】Haliotis asinina shell
【来源】海螵蛸为软体动物门、乌贼科动物海螵蛸Haliotis asinina Linnaeus的贝壳。
【植物形态】海螵蛸贝壳呈椭圆形,长10-15cm,宽5-8cm。壳面灰白色,有白色斑点,壳顶钝圆,壳缘较厚,有明显的放射肋。贝壳内面为白色,有光泽。肉食性,以贝类、鱼类等为食。
【产地分布】主要产于我国沿海地区,如广东、福建、浙江、江苏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在夏季或秋季,当海螵蛸繁殖季节时,捕捞后,将贝壳清洗干净,晒干,去肉,研成粉末备用。
【药材性状】呈不规则块状或片状,表面灰白色,有白色斑点,质地坚硬,断面白色,有光泽。气微,味微咸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平,味咸,归肝、肾、胃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具有收敛止血、涩精止带、制酸止痛、消炎止痛等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吐血、衄血、崩漏、带下、胃痛、牙痛、风湿痹痛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6-15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或调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海螵蛸具有以下作用:
1. 收敛止血:海螵蛸中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具有收敛作用,能促进血液凝固,达到止血效果。
2. 抗炎止痛:海螵蛸中的碳酸钙、磷酸钙等成分具有抗炎、止痛作用。
3. 抗肿瘤:海螵蛸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碳酸钙、磷酸钙、碳酸镁、氧化钙、氧化镁、氧化铝、氧化硅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
1. 孕妇慎用。
2. 对海螵蛸过敏者禁用。
3. 服用期间,避免与碱性药物同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治吐血、衄血:海螵蛸15g,煎汤服。
2. 治崩漏:海螵蛸15g,当归10g,煎汤服。
3. 治胃痛:海螵蛸15g,白芍10g,甘草6g,煎汤服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华,李晓东,刘丽华. 海螵蛸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[J].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,2015,13(12):123-125.
2. 王晓燕,张晓红,李晓东. 海螵蛸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,2017,24(10):1-4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