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中药库
🔍

螺蛳

利水渗湿 浏览次数:1 发布时间:2024年09月23日
💡 小贴士

小贴士:螺蛳要新鲜,洗净后煮透,最好搭配葱姜蒜,晚上吃能驱寒暖身,但脾胃虚寒的朋友要适量哦!

📖  详细介绍


螺蛳
【中药名】螺蛳 [拼音:luó sī]
【别名】海螺、田螺、螺蛳肉、螺蛳壳
【英文名】Snail meat, Snail shell
【来源】螺蛳为软体动物门、腹足纲、田螺科动物,学名为Bellamya sp.。
【植物形态】螺蛳体型呈圆筒形,壳质坚硬,螺旋部低,体层膨胀,壳顶钝。螺体呈白色或淡黄色,肉质丰富,有明显的肌肉层。螺蛳的足部发达,用于爬行和挖掘。
【产地分布】螺蛳主要生长在淡水中,如湖泊、河流、池塘等。我国南方地区分布较广,如广东、广西、湖南、湖北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螺蛳的采收时间为每年的春末夏初,此时螺蛳肉质最为鲜美。采收方法为人工捕捉,捕捞后立即进行加工。加工方法有鲜用、晒干、烘干等。
【药材性状】螺蛳肉呈白色或淡黄色,肉质细嫩,味道鲜美。螺蛳壳呈圆形,质地坚硬,表面光滑。
【性味归经】螺蛳肉性寒,味甘、咸;归脾、胃、肾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螺蛳具有清热解毒、利水消肿、止渴、止泻等功效。药理分类为清热药、利水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螺蛳的用法用量为内服,煎汤或炖汤。主治病症包括:
1. 热病烦渴:螺蛳煎汤,每日1剂,分2次服用。
2. 水肿:螺蛳炖汤,每日1剂,分2次服用。
3. 腹泻:螺蛳炖汤,每日1剂,分2次服用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螺蛳具有以下药理作用:
1. 抗菌作用:螺蛳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等细菌具有抑制作用。
2. 抗炎作用:螺蛳提取物对小鼠耳肿胀、足肿胀等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。
3. 利尿作用:螺蛳煎剂对大鼠具有利尿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螺蛳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钙、磷、铁、维生素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螺蛳性寒,脾胃虚寒者慎用。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及过敏体质者禁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螺蛳炖瘦肉:螺蛳肉50克,瘦肉100克,生姜适量,炖汤食用,适用于热病烦渴。
2. 螺蛳炖冬瓜:螺蛳肉50克,冬瓜100克,生姜适量,炖汤食用,适用于水肿。
3. 螺蛳炖鸡:螺蛳肉50克,鸡肉100克,生姜适量,炖汤食用,适用于腹泻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1997.
2. 中药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1.
3. 中药药理与临床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9.
返回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