丝瓜子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丝瓜子晒干后磨粉,可泡水喝,有助消化,但最好在饭后半小时服用,避免空腹哦!记得密封保存,防潮防霉。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丝瓜子 [拼音:sī shāo zǐ]
【别名】丝瓜仁、天丝瓜子、水瓜子
【英文名】Luffa Seed
【来源】丝瓜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acutangula L. 的干燥成熟种子。
【植物形态】丝瓜为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,茎细长,有棱沟,有毛。叶互生,心形或掌状分裂,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,黄色。果实为长圆柱形,表面有纵棱,成熟时内部充满海绵状纤维。种子扁平,长椭圆形,表面光滑,灰棕色。
【产地分布】丝瓜子主要产于中国南方各省,如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江西等地。生长于海拔100-1500米的山坡、山谷、林缘、路旁等湿润处。
【采收加工】丝瓜子于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晒干,打下种子,除去杂质,晒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丝瓜子呈扁平椭圆形,长1.5-2.5cm,宽0.5-1cm。表面灰棕色,光滑,一端有圆形种脐,另一端有细小突起的种脊。质坚硬,不易破碎。气微,味淡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平,味甘。归肺、胃、大肠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丝瓜子具有清热解毒、润肺止咳、消肿利尿、通乳等功效。药理分类为清热药、润肺药、利尿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丝瓜子内服:煎汤,9-15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主治病症:1. 咳嗽痰多;2. 水肿;3. 乳汁不通;4. 痔疮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丝瓜子具有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氧化、抗肿瘤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丝瓜子主要含有脂肪油、蛋白质、氨基酸、甾醇、生物碱、黄酮类化合物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1. 孕妇慎用;2. 脾胃虚寒者慎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丝瓜子散:丝瓜子、黄连、黄柏、黄芩等,用于治疗咳嗽痰多。
2. 丝瓜子汤:丝瓜子、猪肺、蜜糖等,用于治疗水肿。
3. 丝瓜子乳:丝瓜子、猪蹄、通草等,用于治疗乳汁不通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1996.
2. 李时珍. 本草纲目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6.
3. 中药药理与临床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0.
【别名】丝瓜仁、天丝瓜子、水瓜子
【英文名】Luffa Seed
【来源】丝瓜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acutangula L. 的干燥成熟种子。
【植物形态】丝瓜为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,茎细长,有棱沟,有毛。叶互生,心形或掌状分裂,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,黄色。果实为长圆柱形,表面有纵棱,成熟时内部充满海绵状纤维。种子扁平,长椭圆形,表面光滑,灰棕色。
【产地分布】丝瓜子主要产于中国南方各省,如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江西等地。生长于海拔100-1500米的山坡、山谷、林缘、路旁等湿润处。
【采收加工】丝瓜子于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晒干,打下种子,除去杂质,晒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丝瓜子呈扁平椭圆形,长1.5-2.5cm,宽0.5-1cm。表面灰棕色,光滑,一端有圆形种脐,另一端有细小突起的种脊。质坚硬,不易破碎。气微,味淡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平,味甘。归肺、胃、大肠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丝瓜子具有清热解毒、润肺止咳、消肿利尿、通乳等功效。药理分类为清热药、润肺药、利尿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丝瓜子内服:煎汤,9-15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主治病症:1. 咳嗽痰多;2. 水肿;3. 乳汁不通;4. 痔疮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丝瓜子具有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氧化、抗肿瘤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丝瓜子主要含有脂肪油、蛋白质、氨基酸、甾醇、生物碱、黄酮类化合物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1. 孕妇慎用;2. 脾胃虚寒者慎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丝瓜子散:丝瓜子、黄连、黄柏、黄芩等,用于治疗咳嗽痰多。
2. 丝瓜子汤:丝瓜子、猪肺、蜜糖等,用于治疗水肿。
3. 丝瓜子乳:丝瓜子、猪蹄、通草等,用于治疗乳汁不通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1996.
2. 李时珍. 本草纲目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6.
3. 中药药理与临床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0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