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丁桂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土丁桂要密封保存,泡水喝时别放太多,小孩和孕妇要小心哦,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土丁桂 [tǔ dīng guì]
【别名】丁桂草、土桂、地桂、土丁香、地丁桂
【英文名】Dinggui herb
【来源】土丁桂为樟科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 (L.) Presl的干燥根或根茎。
【植物形态】土丁桂为常绿乔木,高达20米。树皮灰褐色,粗糙,有明显的皮孔。叶互生,革质,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全缘,上面深绿色,下面淡绿色,有腺点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,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。果为核果,椭圆形,熟时紫黑色。
【产地分布】土丁桂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区,如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南等地。生于海拔100-1000米的山坡、山谷、林缘或灌丛中。
【采收加工】土丁桂一般在秋季采收,挖取根或根茎,洗净,晒干,切段备用。
【药材性状】土丁桂呈圆柱形或长条形,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,有纵皱纹及皮孔。质硬而脆,易折断,断面呈淡黄色或黄白色,有放射状纹理。气香,味辛、微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辛、苦。归肝、脾、肾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土丁桂具有温中散寒,行气止痛,活血化瘀的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寒凝气滞、腹痛泄泻、痛经、跌打损伤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3-1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土丁桂具有抗炎、镇痛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肿瘤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土丁桂主要含有挥发油、黄酮类、生物碱等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、月经过多者忌用。不宜与五灵脂、牛膝、白芍等药物同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温中散寒:土丁桂10g,干姜6g,肉桂3g,煎汤服。
2. 活血化瘀:土丁桂10g,丹参15g,红花6g,煎汤服。
3. 抗炎镇痛:土丁桂10g,黄连6g,白芍10g,煎汤服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1999.
2. 国家药典委员会.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[M]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5.
3. 中药药理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2.
【别名】丁桂草、土桂、地桂、土丁香、地丁桂
【英文名】Dinggui herb
【来源】土丁桂为樟科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 (L.) Presl的干燥根或根茎。
【植物形态】土丁桂为常绿乔木,高达20米。树皮灰褐色,粗糙,有明显的皮孔。叶互生,革质,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全缘,上面深绿色,下面淡绿色,有腺点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,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。果为核果,椭圆形,熟时紫黑色。
【产地分布】土丁桂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区,如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南等地。生于海拔100-1000米的山坡、山谷、林缘或灌丛中。
【采收加工】土丁桂一般在秋季采收,挖取根或根茎,洗净,晒干,切段备用。
【药材性状】土丁桂呈圆柱形或长条形,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,有纵皱纹及皮孔。质硬而脆,易折断,断面呈淡黄色或黄白色,有放射状纹理。气香,味辛、微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辛、苦。归肝、脾、肾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土丁桂具有温中散寒,行气止痛,活血化瘀的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寒凝气滞、腹痛泄泻、痛经、跌打损伤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3-1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土丁桂具有抗炎、镇痛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肿瘤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土丁桂主要含有挥发油、黄酮类、生物碱等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、月经过多者忌用。不宜与五灵脂、牛膝、白芍等药物同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温中散寒:土丁桂10g,干姜6g,肉桂3g,煎汤服。
2. 活血化瘀:土丁桂10g,丹参15g,红花6g,煎汤服。
3. 抗炎镇痛:土丁桂10g,黄连6g,白芍10g,煎汤服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1999.
2. 国家药典委员会.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[M]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5.
3. 中药药理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2.